孙克诚:高校书院的建立及对传统书院精神的传承创新-casino filipino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传统性教育机构,书院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而衰于清,其集讲学、治学、备考、藏书、祭祀、刻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在官学、私学之外,又一种层级较高而体制最为完备的办学模式。在千余年历史发展中,书院弥补了科举教育制度的不足与偏弊,对传统社会教育与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至清末之时,欧风美雨吹来,西学东渐使得中国教育实行改制,书院被迫关闭或转化为西式学堂,但不久之后,在西式教育模式与方法对比下,中国传统书院独具的教育价值被人重新认识,民国时又有诸多新式学人重新致力于创办传统书院以教育学子,书院又与现代教育体制相结合,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发挥了新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社会传统文化复兴情势下,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国各地诸多荒废的著名书院被人修复利用,投入了文化运营中。进入21世纪后,来自社会各阶层多种力量重新建立所出现的规模有别、虚实各异的书院数量甚多,书院的发展呈现出兴盛之势。各地高校也顺应这一潮流,纷纷将书院引入校园中,采用书院教育模式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迄今已有百余所高校在校园中设置了形制有别而数量不等的书院。
一、高校书院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其精神构建(略)
二、传统书院精神对高校书院精神构建的现代价值(略)
三、契合现代教育理念高校书院精神的创新发展
应该看到,现今高校书院与传统书院相比,时代背景与运作条件已经全然不同。高校书院是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基础上,汇通古今中外教育模式与经验的产物,因而它比古代书院的功能更为强大、内涵更为丰富。在高校书院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因而在当今社会现实语境中,高校书院应加强自身精神建设之所为,除了继承发扬中国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精神以外,还要顺应社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时代所求,采撷现时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多学科发展成果而有所开拓与创新,从而构造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当代高校书院的新精神。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考量,比照传统书院所缺乏或贫弱的品格与内涵,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对高校书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被创新发展、着力营造并切实落实于高校书院教育实践中的新精神,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考量:
其一,倡导实验,尊重科学。实验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它通过试验以验证现存与已知,发现未知、发明未有,探索自然运行和社会发展本质与规律,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它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贯穿着一种尊重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今天实验方法的应用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中,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也多有使用。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验方法发展不够充分,在教育中的运用更为不足。而今高校书院应当克其弊而补其缺,在教学、研究中将之加以广泛使用,营造出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引导师生以科学实验验证所学、追求学问,不唯书、唯上、唯权威,能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正义、坚持真理,在教学中,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做到完美结合。
其二,会通东西,世界视野。现今高校书院非为由古代书院内生发展而来,它是借鉴了西方社会学院导师制度,又传承发扬了中国传统书院精神的产物。所以在当今社会开放背景下,高校书院应当立足当下,承继历史,放眼世界,不能故步自封,实施封闭性办学,必须具有时代开放精神,请进来、走出去,会通东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与先进教育理念,树立起世界视野与开放意识,以开阔的胸襟从事于教学与科研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思维体系与完善的人格体系。现今中国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高校也有了诸多对外交流的途径与机会,高校书院的运作应当借此与各国高校多多交流,将世界先进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理念引入并加汲取,也可采取合作办学模式,借鉴高等教育的国际经验,实现教育制度与办学模式创新,培养中西文化的博通型人才,而将“全人”教育目标予以全面落实。
其三,着眼未来,培养素能。学校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因而具有“前瞻性”特点,这也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发展所固守的共识性原则,其决定了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设定。在中国古代社会讲求“学而优则仕”,教育以为未来培养社会管理者为主要任务,教育目标单一,而传统书院虽然在发展后期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办学导向,但是修习儒经以入仕途仍然是其核心任务,所以其所产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以及务实能力上仍然带有片面性。而适用现今社会全面发展之需,学校教育则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与能力为所求,高等教育虽然处在专业化教育阶段,但仍然以一专多能的博通型人才培养为追求。对于高校书院而言,其设立之目的正是要打破专业设置所带来的学科局限与能力褊狭,所以高校书院的运作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克服只为应对就业市场而呈功利化的短浅视野,切实采取措施,促进专业交叉与学科融合,长学生之长而补其所短,理工类学生加强人文教育,社科类学生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经过在书院的修习,培养起全面的素质与能力,以使其将来进入社会,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的需求,具有促进发展的多种潜能与条件。
其四,融会贯通,重在创新。就教育活动实施而言,古代书院多带有“述而不作”的色彩,其重在传道、悟道、体道,以成就道德圆满为所求,而知识博通与思想创新则显得相对贫弱。而现今高校书院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实践能力,适用社会现代发展要求,将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教育目标,高校书院应当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创新教育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全面科学的知识系统,培养起运用所学与已知,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在高校书院中,可通过创建模拟性训练场所与实操性实践平台,对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活动给予切实锻炼与专门指导,以促成其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潜能,从而以创新性教学实践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发展,最终促进社会文化与科学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为了适用社会现代发展之需,促进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近年来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推出了全面推进高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现文理融通,加强学科与社会对接,将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引入学科专业课程中,使学生通过跨学科性综合学习,拓展知识体系,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书院的作用与价值将得到凸显,必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高校书院的深化发展与水平提升,离不开办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只有在传承传统书院优秀精神的基础上,适用时代发展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统照,立足高校现实基础与条件,彰显其办学特色,更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与文化传统融会贯通,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有所创新性发展,才能构建起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而特色鲜明的现代高校书院精神,使之成为高校书院有序运作与良好发展的指导思想,让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得以落实,从而培养出具有完备知识、完善人格、健康心理、良好素质、全面能力,适用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从而实现高校书院的最大效能,彰显高等教育对时代发展应有的价值使命。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 (01) :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