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王宜科:坚持系统观念建设教育强国-casino filipino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对建成教育强国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擘画,为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全局性的战略格局、整体性的系统观念,科学把握教育强国的深刻内涵、战略部署和系统推进,才能够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教育强国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够全面把握、深入理解和深刻领会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
第一,坚持系统要素的不平衡性原理,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价值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这一论断深刻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也深刻蕴含着系统论的要素不平衡性的原理。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都是教育强国的基本要素,但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思政引领力,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几个方面的性质和价值追求。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提升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系统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其中有的要素会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在分析和解决各类矛盾与问题时,必须坚持重点与非重点的统一,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确定战略重点,集中主要力量予以解决。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战略重点,善于牵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牛鼻子”,进行战略布局,努力实现最佳战略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育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才能确保党的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能够薪火相传。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第二,坚持系统的结构性原理,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功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教育的功能性,也深刻蕴含着系统论的结构性原理。作为构成教育强国的基本要素,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集中显现了教育的功能性,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要充分实现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就必须以合理的战略布局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
组成系统的要素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事物的整体。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其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这涵盖了要素间特定的比例分配、有序排列以及结合方式等诸多方面。系统的本质特性和功能表现不仅取决于其构成要素本身,还决定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结构。根据系统结构性原理,系统若拥有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协调的比例关系,便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并实现稳健发展;相反,若结构不合理,比例关系失衡,则会导致系统功能受损,阻碍其正常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就必须通过优化结构,促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的协同发展,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科技发展的先导。我们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教育、人才、科技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人才保证、科技支撑,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坚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协同性。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汇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并通过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社会协同力整体提升。这既是教育社会属性的深刻揭示,也是系统论整体性原理的生动体现。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协同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将各方主体力量凝聚起来、协同起来,做好现代教育协同机制与政策的设计,才能不断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共生互动的能力,共同奏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奏鸣曲”。
系统是由各个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统一体,其整体效能不仅依赖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还深受这些部分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影响。由于组成部分间的这种紧密联系和互动,它们之间的活动受到了制约,功能经历了筛选,并产生了某些协同功能。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部分的功能减弱,某些增强,某些消失,而某些则新兴突现。所以,当这些部分结合成一个系统时,不仅其整体功能的数量规模不是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累积,而且其质的规定性也会出现显著变化。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坚持各个要素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方面、各领域之间的协调联动作用,形成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秉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相互依存的理念,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顶层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确保社会各方能够紧密合作、相互支撑,实现资源共享、共生共赢。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推动社会协同力整体提升。
第四,坚持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国际性。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也深刻蕴含着系统论开放性原理。我们只有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地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才能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借此引入“负熵”以维持并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否则系统的结构将无法保持稳定和发展,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解体,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开放是系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开放一定不能发展,开放了才可能发展,但不见得一定发展,只有不断引进“负熵”的良性开放,才能够带来发展和进步,否则会导致系统的无序和解体。这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回望历史,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就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 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不仅发展了自己,而且造福了世界。
建设教育强国,我们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提升层次和水平;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高校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把质量高、符合需要的引进来;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把牢教育对外开放正确方向和安全底线;主动投身于全球教育治理之中,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为全球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更多来自中国的动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指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路径。
第一,抓住战略重点,进行战略布局,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任何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都具有明确目的,必然通过自组织表现出某种特定功能,作为系统的整体目的制约和规定着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发展战略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进行战略布局的时候必须坚持系统的目的性原理,围绕系统目的确定战略价值、明确战略重点、进行战略擘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更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础和现实路径。一方面,我们必须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力量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造福人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致力于解决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更多元化教育的需求,确保教育改革的成果能够更广泛、更公正地惠及所有人民。
第二,聚焦价值理性,坚持厚积薄发,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一切系统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演化之中,都是作为一个诸要素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而存在,由系统内在结构所决定必然服从系统演化发展的特定规律。在处理系统问题时,不仅要根据系统要素和要素之间、要素和系统之间的联系,还要着眼系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既要了解系统整体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还要了解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系统阶段和阶段、阶段和全过程之间的联系所呈现出来的系统演化趋势,以达到系统功能和整体优化和长远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必须坚持系统整体演化性原理,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各个要素的关系、各个阶段的关系,使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统一、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相协同,力戒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而杀鸡取卵的鼠目寸光和短视行为。
知识学习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准。真正的教育不仅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更要塑造灵魂、生命和新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养成良好品行、培育创新能力、造就健全心智和身体,而不是仅仅为了片面追求分数而扭曲和异化教育功能,更不能跌落在竞技化、内卷化的泥淖而造就“单向度的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无论是教与学都必须服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眼于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第三,着眼于整体功能结构优化,坚持目标导向,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系统结构配置得当、各种比例关系和谐,系统便能高效地运作并实现稳健发展;相反,若结构配置不当、比例关系失衡,则会导致系统功能下降,阻碍其正常发展。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分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更要投入精力研究系统的整体结构。唯有通过优化结构,方能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找到有益于整体及全局的决策方案。在进行战略布局时,我们应运用系统思维,对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重视系统内部的结构性、有序性和协同效应,确保各要素能够协同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发挥最大效能,避免因结构失衡而引发的功能障碍。
建设教育强国要注重解决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结构失衡问题,例如研究生供过于求而技工短缺,高等教育规模过大而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热门”专业过剩急需专业紧缺等,从而导致“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就业悖论。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各部门发展需要,因此,能否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所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使整个社会系统有序运转,是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强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致力于使每位人才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各展所长、各安其位。
第四,着眼于稳定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坚持稳中求进,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系统中整体与部分在依次隶属的关系中形成的不同等级,从而分别隶属于系统的不同层次,而不同层次的系统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认识和研究系统不仅要揭示系统固有的层次,发现不同层次上的共有规律,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特殊规律。从宏观层次上来看,系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和有序,才能够为所有子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从微观层次上来看,各个子系统应该充满活力,才能够为系统的整体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相对稳定状态,总是处于无序的变化状态,发展也无从谈起。没有发展的动力,总是一潭死水,就不可能保持有序稳定。只有坚持系统的层次性原理,正确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才能够确保整个系统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我们所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既是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的教育局面,又是精进不怠、活力迸发的活力状态。我们必须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以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健全的制度保障,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井然有序的办学秩序,还必须以改革创新作为驱动力,在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激发并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通过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确保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让教育秩序井然,让教育活力迸发,促进教师潜心育人与学生追梦成长。
第五,着眼于系统和环境良性互动,坚持自信自立,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所有系统都具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的倾向,强调事物既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系统展现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联系,其开放性特质使得系统能够通过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传输,从而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同时,系统也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这源于每个系统都具备一定的封闭性特质,具体体现在每个系统都拥有明确的边界。系统的绝对开放和相对封闭,就构成了系统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基本条件。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既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又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教育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自信自强、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把教育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和固步自封,走自己的路不能排斥其他道路,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教育事业,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我们应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精准把握全球教育强国的普遍特征与规律,广泛汲取各家所长,兼容并包,更好地服务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各项重大任务,加强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布局,系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既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教育强国,我们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一,坚持系统观念,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前瞻性思考。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把握趋势、辨明方向,善于将当前面临的问题置于其发展进程中进行分析,强化前瞻性思考,妥善平衡当前与未来的关系,不要鼠目寸光、急功近利,仅关注眼前而忽视长远,这就体现为通过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效率及可持续性,凸显了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展望历史潮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其中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够强大,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够发展,人民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不断实现美好生活。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着眼于科技前沿,抢占科技制高点,攀登科学高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着力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各类高层次人才作用,让优秀人才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第二,坚持系统观念,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全局性谋划。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善于将局部问题置于整体框架内进行审视,准确把握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避免片面看待问题,仅注意到细节而忽视整体,加强全局性的规划与考虑,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运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系统性的、综合性的、深层次的相互协同和耦合过程。教育、科技、人才绝不是相互孤立的,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全局性谋划,才能够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达到远远大于单个要素作用之和的系统效果。
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基础,能够直接提高科技水平和培育优秀人才,使科技、人才水平快速跃迁。科技是教育和人才的引擎,深刻变革传统教育样态和教育内容,充分激发人才潜能,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是教育、科技的根本,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我们要聚焦育人、聚人、用人、留人等环节,着眼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眼吸引和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形成建制化、有组织的战略科技力量;着眼全面改良科技创新土壤,鼓励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让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坚持系统观念,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整体性推进。坚持系统观念,就需要增强发展的协同性,充分认识发展过程中各领域间的关联性、协同性,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防止单打一;同时还要坚持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进而补短板、强弱项,最终实现发展各领域间的协调并存、相互促进、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整体性推进,需要我们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好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打造培育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均衡、素质出众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的明显优势,我们要健全新型举国 体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科技领军企业,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眼于打通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高质量发展通道,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协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