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ino filipino

李玉华 郭文静 周浩波:真实问题导向下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研究——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视角-casino filipino

来源:发展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4-08-26   25

构建真实问题导向下高校办学机制的现实路径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要实现一体化运行,必须遵循真实问题的导向,按照耦合机制的运行原理,充分调动大学这一系统的功能、结构、要素三个层级要素的潜能,建立一种各层级要素密切协同、高效运行的机制。

(一)在功能性要素层面,建立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目标牵引机制目标牵引机制,就是遵循大学的使命,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功能性要素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目标任务分解,明确真实问题为导向的战略目标,建立相互耦合的目标责任体系,即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指标体系。首先是在功能性要素层面,明确大学的战略目标,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及这些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以下简称kpi),即学校级kpi。其次是在结构性要素层面,各部门依据学校级kpi制定部门kpi,并对相应的kpi进行任务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学院依据学校kpi和负责专项工作的部门kpi,制订学院级kpi。再次是分解出作为基础性要素的个人kpi。学院kpi进一步分解为更详细的基于个人及岗位的kpi。该kpi是对基础性要素之一的主体要素进行考核的指标和依据。kpi体系的构建及按照该体系进行的评估过程,就是统一全体师生等主体要素朝着大学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

辽宁大学在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的目标任务计划管理制,是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目标牵引机制的经典案例。目标任务书中把年度工作任务分为重大任务、重点任务、对比量化任务和创新任务,把非日常运行增量的任务,转化为可操作、易检查、明确了责任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清晰的项目,并与年度预算结合起来。目标任务设定,以学校五年规划分解到年度的计划为依据,重点围绕全省高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学 科评估体系所列各类别指标设计制定,把学校的计划变为各单位的目标任务。同时,目标任务管理与全面预算编制相结合,与岗位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对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由此看出,在目标牵引机制的引导下,大学这一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均明确各自的kpi指标,明确了达成这一指标要采取的具体行动。通过“大学使命—学校战略目标—部门(学院)目标—个人目标—具体行动”这样一个纵向的牵引机制,功能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基础性要素三个层级要素可以有序而高效地运行。

(二)在结构性要素层面,优化真实问题导向下的联动机制教育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活动方式。为使教育结构各要素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各管理组织需要形成紧密的联动机制,在真实问题导向下,通过要素间的良性互动,形成联动耦合的共同体。因此,为使高校结构性要素之间形成耦合关系,需要从推进行政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学术管理机构学部制改革、学院组成模式改革、学科交叉融合、结构性要素运行模式改革五个方面入手。第一,推进大部制改革。打破行政管理的壁垒,在三大职能所在的三个领域成立三大部。在人才培养方面,整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等,成立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设立人才培养部。在科学研究方面,设立科学研究部,成立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科学技术研究院,分别负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理工学科的科学研究管理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成立社会服务工作部,整合校内具有社会服务要素属性的相关科学研究、智库建设、教育培训等部门和单位,成立新的管理处室。第二,推进学部制改革。认真梳理高校内部学科资源分布情况,将相同相近的学科进行整合,成立学部。比如,辽宁大学成立经济学部、人文艺术学部、历史学部、信息学部,打破以学院为墙的学科壁垒,充分整合并优化配置学部内学术、学科、平台等资源,引导同质学科由分散走向集成、由竞争走向协同。第三,推进学院组成模式改革。改变按单一学科知识单元组建学院方式,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型学院。比如,辽宁大学整合原数学院、经济学院和公共基础学院的相关学科组成数学与统计学院。将金融研究中心和环境学院环境经济研究方向合并组建环境经济研究所。以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安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为支撑成立纪检监察学院。第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的耦合还包括通过交叉融合生成新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或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之下的学科方向)或硕士学位授权点。比如,辽宁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学科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等。第五,推进结构性要素运行模式改革。在组织机构耦合的基础上,还要推进一体化办学的机制耦合与方法耦合,这样才能真正让组织机构耦合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是打造真实问题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pbe)。pbe模式是problem-based education育人模式的简称。从社会层面征集到的真实问题中遴选典型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搭建跨学科、跨学院甚至跨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师依托这一平台,利用“真实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学生聚焦于解决真实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辽宁大学打造的以真实问题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pbe)运行效果明显。目前,辽宁大学的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的选题有80%来自真实问题。注仅2022年“真实问题”毕设(论文)选题3121篇,1539项“真实问题”大创选题覆盖56个专业,累计75210位本科生受益。注二是打造真实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模式。以真实问题为媒介,促成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要素向真实问题聚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搭平台、建队伍、搞攻关、出成果,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辽宁大学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真实问题研究中心”,建设真实问题网站“砍瓜网”,面向东北地区的行业、企业、单位等机构不断搜集生产经营中的真实问题。注鼓励教师将社会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围绕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开展科技合作,进行成果转化,推动重大标志性成果的转化落地;通过合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助力行业企业应对技术挑战。三是打造基于真实问题的“需求导向型”主动服务社会模式。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变过去坐在学校等需求为主动深入政府、企业和农村,问需于社会,将采撷到的真实问题进行科学梳理,根据不同的需求组建研发基地、科技园、专家工作站和城市研究院,推动校内校外协同创新。辽宁大学倾力打造城市研究院,是基于真实问题的需求导向型主动服务社会模式的典型。目前,辽宁大学已在辽宁省建立了14个城市研究院,向每一个研究院派出一名专家担任院长,负责征集所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协调校内外  专家团队,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三)在主体要素层面,健全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动力机制高校构建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整体效能提升和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系统动力学理论可以为高校建立这样一种动力机制找到答案。该理论“从系统的内部结构来寻找问题的发生根源,根据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作用机制来寻求casino filipino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我们阐释主体要素层面的动力机制。“高等教育改革动力系统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要素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分别以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形式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外部动力。内部动力要素主要是高校自身,以学术力量的形式构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注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的运行,既有来自外部动力的推动,又有大学内部动力的迸发。二者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同时作用于高校,则会对高校办学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动,构建基于真实问题导向下与耦合机制运行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建立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动力机制的关键。作为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真实问题导向下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确保这一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教育评价应适应一体化办学机制运行规律,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功能性要素进行一体化、整体性评价。既要评价出三个要素中二者之间为解决真实问题而进行的“双向奔赴”,又能评价出三者之间为解决真实问题而进行的“三向奔赴”。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不能简单以完成课时为评价标准,应更注重授课效果的评价。“三全育人”理念之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不单单体现在课堂之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规定,“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注为此,要使人才培养评价更加科学,更趋公平,就要让发生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显性工作与隐性工作、八小时之内的“分内工作”与八小时之外的“分外工作”都体现在绩效评价之中。针对高校个别教授重科研轻教学、不愿为本科生上课的实际,“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注针对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注关于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尤其是工作量的计算,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真实评价出发生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每一个要素运行的效果。对科研工作的评价,既要评价科研本体,又要评价科研贡献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情况。要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既要评价科研对高校自身学术的贡献度,又要评价科研反哺教学的情况,让创新的知识第一时间进入课堂;评价权重也应向那些能将科研成果用于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倾斜;还要评价科研服务社会的情况,让科学研究既能产出学术价值又能贡献社会价值,甚至创造出经济效益。科研评价要注重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既要重视有组织科研,又要鼓励一些人去探索未知。对于这两类科研工作分别制订标准。对有组织科研的评价,要改变论文只认第一作者、项目只认第一完成人的“机械排序”式的评价标准,坚持评“事”与评“人”相结合,要先评“事”,重点评价真实问题导向下重大攻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再由“事”及“人”,评价该重大攻关任务中“人”的贡献度,要让评价真正体现出整体科研绩效大于个人科研绩效之和的效果。对于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的评价,要给予宽松的政策环境,评价尺度宜松不宜紧,评价节奏宜慢不宜快。“要尊重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的规律,科学设定评价考核周期,采用低频次、长周期的评价模式”“要重视过程评价,让研究者静下来,避免评价的干扰。”注对社会服务的成果评价,不单以引进经费数量为标准,还要以评价学术价值为基础,确保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还要评价其实际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坚持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相结合,不能仅仅对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和资政研究成果获得批示等显性成果进行简单量化,还要加大对隐性指标的评价力度。鉴于在当下教育评价体系中对高校社会服务缺少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缺少社会服务的评价指标,因此在评价导向上,要强化解决真实问题的国家使命导向,“加大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评价权重,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教师,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激励教师增强使命意识,积极投身到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当中。”注社会服务不是单向运行的,一次成功的社会服务行动,既能服务于大学之外,又能有益于大学之内。所以,既要评价社会服务效果,又要评价反哺教学、促进科研的效果,并在评价中设置贡献本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权重。

(四)在客体要素层面,完善真实问题导向下的资源协同机制建立真实问题导向下的教学、科研、服务相耦合的一体化办学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确保其顺利运行,高校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等。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高校办学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高校需要为了获取资源而不断调整战略。资源协同是解决资源稀缺的重要手段。通常讲,高校与外部的资源协同包括高校间、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与政府机构的资源协同。校内资源协同是指在大学系统的客体要素中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教学科研保障体系等的协同。校内校外资源协同均应以要素为单位,遵循行政与学术两个运行逻辑,遵循一体化运行机制,促进要素间的协同,产生最大化的效益。例如,辽宁大学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成立“真实问题研究中心”,并建立全国唯一的“真实问题”教学资源互动网络平台——“砍瓜网”,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大型分类数据库。“真实问题研究中心”及其网络平台“砍瓜网”就是一个整合校内外资源的研究机构和网络平台。真实问题是聚合资源的导向,在这一导向之下,先是校内资源要素向真实问题汇聚。因科研合作的需求及科研平台所限,高校将会因解决某一真实问题而组建校内外  专家科研团队,这一团队将依托校内外科研平台,进行联合攻关。校内外资源因解决真实问题而向这一科研团队聚集。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成熟的科研资源相协同的配置机制,为解决真实问题提供稳定的保障。

五、结语

辽宁大学实行的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贯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首先,遵循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的逻辑,运用系统耦合理论分析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运行的耦合机理,揭示出真实问题导向下高校办学机制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理,能够在认识论上为高校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特别是为国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其次,真实问题是破解高校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基于现实场景真实问题导向的一体化办学机制的探索,能够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方法论借鉴。最后,基于系统论和系统耦合理论构建的目标牵引机制、联动机制、动力机制和资源协同机制等四大机制,能够为高校改革发展,特别是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提供实践论借鉴。以上探索上升为一般规律性认识,尚需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产出系列理论成果,总结出丰富的实践经验。诚如是,必将能够为国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节选自: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52 (03)


casino filipino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casino filipino的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您是本站第 1000 位访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