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缪劲翔 方复全:把握“变”与“不变”,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casino filipino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前提,也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以200余所师范院校为主体、500余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现了由原来的“中师、专科、本科”三级教师教育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教师教育跃升。我们要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使教师队伍在规模、结构、能力素质上更好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构建相关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认识基础,回应的是知识如何传递、学习如何发生、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构成了教师的能力素养、师范性与学术性有何关系、理论与实践如何加强联系等教师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因应时代发展趋势与国家发展需要,如何充分把握经济社会、人口结构、信息技术变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变”与“不变”?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师教育传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建构学生学习支持体系?如何构建更加开放灵活、富有弹性的教师教育联动协同培养体系?如何前瞻把握未来教师的素养和能力结构?这要求我们坚定理论自信、加强理论研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思想沃土,创新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构教师教育理论模型,研制教师能力标准和教师教育标准,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理论支撑。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要秉持“回到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和方式重新看待教育问题,从教育学与诸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教育学的问题意识与学科视角、教育对社会适应与引领的辩证关系中推进教师教育的理论建设,开辟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创新道路。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范式转型,率先在国内建设教师发展学校,逐步发展成“大学-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反哺、激活与超越”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以“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职前职后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并深度参与中西部地区教师培养工作,打造教育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项目品牌,为我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径。
着力打造多方合作体
教师教育主体包含师范院校、综合大学、中小学(幼儿园)、教科研部门等。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机构参与的开放、协同、联动的合作体系。这一合作体系得以良性运转的前提,是对不同主体在教师教育中的角色、共性和差异性达成共识,并通过制度予以保障,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增量。因此,持续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制度化构建高水平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之间、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及教科研部门之间的多元合作关系,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能。
师范院校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不强,关键要看有没有一批高水平师范院校。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须切实推动师范院校把办好教师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全面提升其教师教育的能力、层次、水平,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数智融合升级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引发传统教育范式的深刻变革,教师职业角色和素养被赋予更多新内涵。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需要在智能化时代完成从“以智能技术为载体”到“以智能技术为存在方式”的转型升级,不断实现以新技术支撑推动教师教育变革和创新,让教师有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教学活动、育人活动,赋能教师更好应对智能时代挑战。
构建智能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培养、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路径。通过数据建模和数据服务应用,建立教师职前培养、职后研修一体化的成长与发展综合分析系统;聚力以智助教,开展教师能力的数智化建模,建立自我诊断、多元评价的师本研训、智能研修;在智能教学系统的支持下,形成内驱式、可视化、生成性的课堂,促成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引导按需学习、有效学习。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年08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