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张鹏:新质生产力重塑高等教育生态-casino filipino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这一指示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要重视与新质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高校应该准确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进行布局,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高校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还承担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重任,可持续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
高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应在于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持续做好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等工作,不断增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在三个方面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一,在科研创新领域,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二,在人才培养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第三,在教育改革领域,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
同时,高校也应重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对于高校发展关键作用的新方向,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凭借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二是运用“人工智能 ”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从根本上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驱动,开启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教育数字化是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过程,本质在于重塑教育生态,涉及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承等各方面。二者的关系应该是:高等教育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赋能大连理工大学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将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业务和战略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已制定《大连理工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2024-2026)》。该规划以“整体智治”为理念,聚焦“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按照“夯实基础设施——搭建技术平台——创新应用场景——优化服务体验”的工作路径,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十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现阶段,学校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学新模式,将先进的vr、ar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建设了面向全校开放共享的“多人沉浸式教学系统——未来课堂”“ideavr虚拟现实造梦空间”,支撑教学、实训、创新创业等环节,学生可佩戴vr智能装备,进入由知识构建的虚拟场景中,打破线上线下、理论实践间的壁垒。
此外,学校还将人工智能融入课程之中,在《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将虚拟实验、远程仿真、现场实验等技术融合,使学生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反馈系统查看实验台的实时运行情况,远程操控设备完成实验。
除积极拥抱新技术外,大连理工大学还注重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2023年,学校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创新数字教育模式,通过建设资源丰富、一站服务、操作便捷、功能实用的“互联网 ”线上平台,并依托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播课堂、知识图谱等功能,率先在全国建设成立覆盖全体师生的数字书院,为学生打造乐学、爱学、好学、想学的数字化学习家园和知识探索虚拟空间,构建了“教师学生相适、运行机制灵活”的数字化育人新模式,切实推动学校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素质教育多维度发展。
通过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了新技术只能起到优化应用的作用,想要更好地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效能,还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破解——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数字素养的提升非常关键。
为此,学校相关部门聚焦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邀请校内外 专家,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与研讨交流活动,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融合发展数字赋能:课程思政数字化创新与实践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等专题研修班,切实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
在高校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高校信息化部门也应主动承担新的使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积极顺应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牢牢把握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相应的支撑与保障,以教育数字化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