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 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好三类人才-casino filipino
大学如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好支撑?这是高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采访中谈到,发展新质产生力,高校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围绕“创新”下硬功夫,并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他认为未来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数字化、融合化的快速演进状态,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持续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要增强对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适应性
《教育家》:袁校长,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必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高校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切实发挥好先导性、引领性、基础性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支撑?
袁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出口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最直接,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最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面向未来,高校应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高校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强对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适应性,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动态调整、优化学科设置,引入前沿科技和创新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
地方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是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作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的代表,安徽理工大学多年来坚守能源报国、工业强国的使命任务,在安全、地矿、爆破、医学等传统学科专业实力强劲、特色鲜明。近年来学校聚焦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等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新型劳动者
《教育家》: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培养新型劳动者。您认为,新型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袁亮: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是生产力中技术最前沿、辐射带动力最强劲、对经济体系影响最突出的部分,其所展现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不仅会给我国产业结构带来深刻变革,也将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全新挑战。人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劳动者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是深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新型劳动者必须夯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前沿科技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能够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是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新型劳动者需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三是跨领域的知识与合作能力。新型劳动者通常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的劳动者,应通过多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知识扩散、技能倍增、资源协调、优势互补,使生产效能得到巨大提升。
三、人才培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育家》:您刚才谈到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变革,给人才培养模式也会带来全新挑战。这些挑战有什么特征,教育如何应对?
袁亮: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未来世界将呈现出一个更加多元化、数字化、融合化的快速演进状态。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须深刻认知这些挑战带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一是课程与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化,地方高校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学效能。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地方高校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是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是服务社会与区域发展。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紧密围绕地方发展需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家》: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人才培养面临哪些变化,需要重点培养哪方面人才?
袁亮: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人工智能时代则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高校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持续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在教学模式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和高效的教学工具,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新模式逐渐兴起,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教学效率和互动性。我国人才强国等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我认为需要培养好以下几类人才:
一是科技创新人才。面对全球科技竞争,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
二是国际化人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是复合型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来源:节选自,光明社教育家《新型劳动者要能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